Hi,欢迎来到宁东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机器换人 宁东“抢跑”

2023-11-29 14:48:41

无人机对光伏发电站进行巡检。

 

操作员设置机器运作参数。

工作人员远程查看无人机反馈数据。

机械臂正在对产品进行包装。

  运货机器人,“头顶”几百公斤重的产品在车间来回穿梭;30米高的仓库内,只有机械臂在任务区间内精准移动存取货物;在辽阔的光伏发电站,无人机盘旋在高空巡航……现代化的工厂,已不再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工厂员工逐渐从台前转到幕后,技术红利逐渐替代人口红利,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机器换人”正在宁夏宁东上演。

只见机器不见人 用工数量降七成

  11月21日,进入晓星氨纶(宁夏)有限公司的包装仓库,映入眼帘的是数个转动的机械臂。在滑轨的助力下,机械臂精准移动至每一个仓储点,或将货物取出送上叉车,或将刚生产出来的氨纶产品送进仓库存储。

  偌大的车间内,仅有几位身着浅蓝色制服的工人或点击机械臂附近的电脑,调整设备运转周期;或蹲在机械臂附近对智能设备进行维护。

  在这里,一叠包装箱的硬纸壳刚进入车间,就被机器抽拉、折叠、运送、装箱、码垛、缠膜、打托,最终被装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全程不需要人工作业,仅耗时10分钟。

  晓星氨纶(宁夏)有限公司年产36万吨氨纶及其原料配套项目,是宁夏最大的外商独资项目。这一“无人车间”是公司智能自动落筒搬运包装仓储“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项目车间,实现了氨纶产品取丝上筒、AGV小车自动输送、自动包装、码垛、入库全自动一体化。

  对此,来自韩国的晓星氨纶(宁夏)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大讚表示,这是晓星氨纶在国内的首个智能自动化项目,在广州、浙江等地的晓星氨纶公司仍在依托传统包装车间建设,难以摆脱高昂的人工成本。姜大讚说:“我们是2022年在宁夏建厂,首先得益于宁夏和宁东对‘机器换人’项目的扶持,所以在建厂之初就已经规划好了这个智能自动化项目。如今用工数量降低70%以上,我们也希望将这样的智能自动化项目拓展到中国境内的各个厂区。”

包装工人时代不再 技术工匠才是刚需

  宁夏永农生物科学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药、精细化工产品及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在2022年新建成的两条智能化自动包装生产线上,仅有4名工人,他们先通过电脑对设备参数进行调整,而后开启设备运转,对生产出的化工产品进行统一包装、运输。

  生产线上的工人王军民说:“以往的人工车间,多是在当地随意招聘一些包装工人,包装效率根据工人的熟练度和积极性而定。自从智能化自动包装生产线建成后,虽然用工数量降低了,可要求更高了,需要更加职业化的操作人员,可以说,以前我们需要的是体力劳动者,现今需要的是脑力劳动者或者技能型劳动者。”

  同样拥有智能化自动包装车间的宁夏宁东泰和新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圣军表示,“进工厂打螺丝”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企业招聘的工人最低学历都是大专,就是为了让自动化设备能有专人更好地运维,“即使这样,很多技术型岗位仍有空缺,高薪都难以招聘到相关设备的操作员。”

无人机代人工巡检 提了效益护了安全

在宁东镇东南部的一片荒滩上,4万多亩的新能源光伏发电站蔚为壮观。

  “最初计划招聘150名巡检工人,希望实现每月1次的全覆盖巡检,可这片荒滩很难留住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技术研究中心专责马建宝直言,在这里巡检,安全是一大难题。因为荒滩周边通信信号不好,极端天气下尤甚,“如果遇到麻烦,求助都成了问题。前两个月,有员工巡检时迷了路,拿着手机也不管用。为此,我们特别聘请第三方,设置标牌、制作电子地图,防止工作人员在电站内成‘睁眼瞎’”。

  现在,这座光伏发电站通过“机器换人”,宛如“脱胎换骨”般,实现了发电站不到10人就能完成发电并网工作。

  天上,通过无人机“蛙跳式”定点巡航和热成像等高精尖技术,准确定位损坏的光伏太阳能板,并智能分析损坏原因,维修人员驾车即可前往实现精准维修。同时,相比以往人工每月1次才能完成的覆盖式巡检工作,现在仅用6台大型无人机一周内就能完成。

  地上,还有远程操控无人智能清洁车,可依照光伏太阳能板之间设定好的路线进行巡回清洁,风雨无阻,大幅提升了光伏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

  “‘机器换人’后,巡检效率是传统人工巡检的数倍。这为我们公司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效益的提高,更为我们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马建宝说。

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 为高智绿发展再添动力

  作为宁夏的工业重地,宁东基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有效转化,推动新型工业化加速建设。其中,“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新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

  通过“机器换人”项目,宁东基地的多家企业向着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宁东基地管委会也对企业综合产品合格率和环保、节能水平等具备一定示范效果的“机器换人”项目进行奖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00余万元,撬动项目总投入6523万元。

  如今的宁东,不仅工人更加职业化,机器也更加智能化。从无到有,从有到多,“机器换人”,提高了企业效率,保障了工人安全,进而提升园区智慧化管理水平,推动宁东基地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推动宁东基地高质量发展筑牢科技基础。

  本报记者 余柄光 文/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