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作为科学创新的重要基石,由于其工作性质,固有的风险不可避免,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环境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并且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安全文化和加强合作,实验室可以有效减少风险,保护研究环境,推动科学进步,同时确保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2025年2月,本团队在Laboratories上发表题为“Enhancing Chemical Laboratory Safety with Hazards Risks Mitigation and Strategic Actions”的综述,本篇综述强调了化学实验室面临的不断变化的风险,迫切需要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和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通过分析当前和新兴的危害,识别了关键风险,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和管理措施。这些举措对于保护实验室人员、保障资源以及确保科研工作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前线实验人员和实验室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根据危害的来源、性质和破坏性,化学实验室中的隐性危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危害类型 | 特性与风险 | |
化学危害 | 易燃与自燃物质 | 此类试剂在接触空气或水时可自燃;储存或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火灾。 |
有毒试剂 | 接触有毒物质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健康危害,引发疼痛、肝肾损伤;某些特殊试剂甚至可能致癌、致畸、具有生殖或累积毒性。 | |
腐蚀性物质 | 接触此类物质可能对皮肤和黏膜造成伤害,导致皮肤腐蚀、水肿或充血。 | |
过敏原 | 此类物质可能引起某些个体发生过敏反应,导致瘙痒、肿胀和皮下出血等症状。 | |
精神活性物质 | 这些物质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或抑制,持续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 | |
物理危害 | 高/低温 | 高低温设备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烫伤或冻伤。 |
高压或真空 | 高压气瓶、气体钢瓶、压力反应釜及真空设备可能引发爆炸。 | |
触电 | 化学实验室中若大量仪器设备未及时维护保养,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 |
激光与辐射伤害 | 部分化学实验室可能使用激光设备或放射性物质,使用时需极度谨慎。 | |
机械伤害 | 重物、高速旋转设备及尖锐仪器操作不当可能造成伤害。 | |
生物危害 | 微生物 | 部分微生物具有致病性或传染性。相关实验须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SOP)执行,以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
大分子过敏原 | 某些生物大分子可能对特定人群具有致敏作用。因此,实验操作人员有义务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 |
实现实验室安全目标并非单靠个人或孤立行动能够完成,它需要实验人员、实验室主任和机构管理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沟通。在实验活动中,这三方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在处理实验室安全问题时考虑的因素也各有不同,他们在确保实验室安全的总体目标下,各自肩负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实验室的管理者必须建立并实施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涵盖化学品储存、设备操作、废物处理等各个方面。同时,实验室主任在监督这些安全措施落实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确保每位实验室成员都经过充分的培训,并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作为直接操作的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并妥善管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
在本综述的后续部分,我们深入分析这三方在减少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中所承担的角色和责任。此外,我们还阐明一套全面的协议和战略举措,旨在帮助所有利益相关者实施,以提高实验室环境中的安全标准。
实验室安全是一个长期的集体目标,通过每个人的责任心和努力,大家可以共同实现“0事故”的目标。安全是科学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优先保障安全,才能为实验室创造一个稳定可靠的工作环境。